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务公开 > 正文
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与识别 ——青浦区学前教育“自主游戏”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1-05-07 09:04:18   来源:秀泉幼儿园

2021429日上午,青浦区学前教育“自主游戏”研修活动在秀泉幼儿园举行,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研修中心张婷老师及全区40多名小班教研组长围绕“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与识别”进行了专题研讨。

张婷老师组织小班教研组长们基于教研话题“请从环境材料、儿童发展(游戏行为)、组织实施(教学行为)、空间布局等方面,谈对秀泉户外游戏的学习体会”进行了现场观摩、记录与思考。

秀泉幼儿园有独特的环形建筑,孩子们在酷似“甜甜圈”的内外场景中亲近自然、充分自主、探究发现,尽情享受着游戏带来快乐。

每个年龄段提供结构材料的基本件(长条板、方块、圆柱体、半圆、立方体、圆片等)整合(整理、合并)园所资源,提供充足的结构材料。玩沙、玩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展与协调

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沙和水的物理特性,同时获得学习科学、数学等课程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如:测量、比较、估计、统筹等)。

沙子有趣的物理特性使它成为一种多变化、令人着迷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在玩沙游戏中练习使用铲子和舀、筛、推、挖、拍、灌等多种动作,学习用沙塑造模型。教师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多种经验发展。

在观摩了孩子们在户外的建构游戏、户外沙水游戏、草坪游戏、二楼阳光露台的自主游戏后,我园孙佳琪老师和施胜蓝老师分享了游戏案例。

孙佳琪老师的《“三从三到” 在游戏中促幼儿全面发展——记大班户外自主游戏“中国机长”的台前幕后》的案例,讲述了一场由《中国机长》的电影,引发的孩子们对飞机场游戏产生兴趣,并在户外环境中利用各类材料互动,搭建飞机、乘飞机,产生了遇难等情节。从起初的缺乏合作、情节简单逐渐演变出丰富的情节,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探究和合作。

施胜蓝老师的《捉摸不透的“派对”——记录一个游戏主题从诞生、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的案例,讲述了烧烤店的孩子们却想出了一个让门可罗雀的烧烤店起死回生的办法,但也随之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围绕共性问题,孩子们在过程中共同商讨制定规则、并且达成了共识。

张婷老师总结道,两则案例都是持续跟踪的案例,聚焦游戏情节冲突、问题解决、合作交流,老师在分享中进行了提炼,并给予了支持性策略,如等待观察、材料支持等。

随后,各组老师也围绕今天上午的观摩活动,对于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商量探讨。

新城一组的老师重点观察了建构游戏,发现大班孩子合作意识很强,能够有前期的设计和经验积累,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城二组的老师们觉得丰富的材料支持了孩子们的游戏,而且材料的投放形式给幼儿提供了便利性,过程中幼儿的游戏情绪非常愉悦、积极和投入,老师也是观察为主,生活老师也能够从细节关注幼儿。

新城三组的老师们认为,在观摩中发现老师基本处于观察者的角度,全程没有介入,会把自己看到的问题和亮点进行提炼,都是基于幼儿视角的进行观察和识别。

青西组的老师提出了关于在分享交流中应该侧重于幼儿“认知”还是“游戏情节”的问题。情节一定是基于认知的发展的东西,基于幼儿的认知经验充足情况下,我们会讨论情节的发展。

青东的老师发现了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多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可以看出低结构材料对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孩子的游戏非常自主。

最后,张婷老师就建构游戏、运动游戏、沙水游戏和角色游戏,以上大附幼的案例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强调在材料提供上,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运动器械,提供简单低结构材料,可以很好支持孩子游戏情节的产生。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由地进行的,必定基于幼儿兴趣、生活经验,教师要发挥好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让自主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体验快乐、收获成长的乐园。

分享到:
相关信息